1月16日,受我校研究生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疆特色经济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长彦为环境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就“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盐生植物资源与利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田长彦的报告主要围绕新疆盐生植物资源的抗盐机理及其利用而展开。报告主要从新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新疆盐生植物资源、盐生植物的利用情况及其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新疆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种类、植物的群落演替模式、盐生植物的抗盐机理。其中盐生植物的抗盐机理主要包括植物的避盐性和耐盐性,避盐性主要是植物的泌盐作用、稀盐作用、拒盐作用。耐盐性主要包括植物的渗透调节、区隔化作用、改变植物膜的组成。报告中还提到高盐诱导盐生植物种子休眠的相关研究。此外,田长彦提到由于新疆地区滴灌技术和地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新疆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且盐碱地累积在绿地区域,因此盐生植物的有效利用极其重要。盐生植物用于生态修复和绿化也较为广泛,田长彦表示其科研团队目前已将部分盐生植物用于石油中的菲芘污染土壤的修复的研究中,其次用于对盐碱地水的净化,以及将盐生植物饲料化利用。
会后,田长彦还就科研交流和合作,特别是项目的深度合作与环境学院班子成员及科研团队做了沟通交流。最后,还耐心详尽的解答了在场的老师和研究生提出的问题,为师生的科研提升提供新的视野,与会师生感到受益匪浅。
新闻小贴士:
田长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疆特色经济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及全国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理事长、《Journal of Arid Land》和《干旱区研究》副主编等。“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干旱区盐碱地生物改良与利用、绿洲生态农业基础与技术、土壤-植物营养等研究。完成专著3 部,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SCI论文47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核稿:张安龙 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