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美云学习 做西迁精神传人】省级教学名师蔺小林:“35年的坚守奉献,35年的执着追求”

2018-12-13 14:30 文/新闻办 刘倩 图/文理学院 点击:[]

【向张美云学习 做西迁精神传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张美云同志是新时代西迁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我校“三创两迁”精神新时代传人的典型代表。宣传部开设【向张美云学习 做西迁精神传人】专栏,反映当前全校各级党组织、全校师生积极贯彻落实校党委《关于开展向张美云同志学习的决定》精神,学践“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效,不断掀起向张美云同志学习活动新的高潮。

2017年5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93级校友回校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时,专门邀请了教他们数学基础课的老师——蔺小林参加,其中一名毕业生握着蔺老师的手,饱含深情地说:“在您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领略了思想。2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知识渐忘,但思想永存。”一位基础课教师和他的数学课,是如何做到让学生念念不忘的?

1983年6月,蔺小林从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北轻工业学院(现安博体育平台中国登陆入口)原基础课部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回忆起这段把个人职业成长不断融入学校发展的岁月,蔺小林说,他也曾犹豫过、动摇过。90年代初,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不少企业向蔺小林伸出橄榄枝,以丰厚的薪资待遇诚意邀请他来工作。这些离开教学岗位的机会中不乏对他诱惑很大的选择,蔺小林不止一次站在了人生分岔路口前,直面自己的内心,“我问自己,真得喜欢做其他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答案是我还是喜欢做教学工作,还是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这种强烈的热爱让他选择继续站在大学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5年。


选择易,坚守难。35年间,蔺小林历任数学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理学院(现文理学院)院长、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文理学院院长,不管行政管理职务多么繁忙,他的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仍然保持在300学时以上。问起蔺老师如何能把管理和教学二者兼顾,他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只有多付出。”可又有谁知道,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中蕴含着多少艰辛与汗水。


“做老师首先要把课上好,对这个‘好’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蔺小林说。作为一名从事着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这些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形,但他并没有不断重复“昨天的自己”,“我反倒认为基础课更需要老师反复学习、深入研究,挖掘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用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全新的体会激发出更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蔺小林做出了一个大胆甚至是让不少人觉得“没必要”的选择——在职攻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已经42岁,教授职称也已顺利到手,所以有些人见到他总不免会问:“你都已经是教授了,怎么还不嫌麻烦回头再去做学生呢?”但是蔺小林觉得这件事“很值得”。读博的5年间,尽管他办公室的灯关得更晚了,家里的电视机几乎没有开过,每晚都到两、三点才睡觉,周末更是当作工作日来过。但是能够向导师、向高水平的老师们学习,写论文、编教材、参加项目研究,同时还能学习西交大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给蔺小林的是素养的丰富和格局的提升。登高者望远,轻履者行远。蔺小林将学有所得反哺于教学。他发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虽然非常重要,但由于编写思路和方式有限,往往其学术形态的表现形式枯燥、乏味,呈现出一种“冰冷的美丽”,令人望而生畏。“数学本身是求真、求简、求美的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理想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应该能激发学生们产生‘火热的、生动的、活泼的思考’。”

他从自己上的《线性代数》这门基础课的教材着手,留心着手搜集了大量线性代数在应用方面的实例,比如通过解线性方程组构造一份有营养的减肥食谱,使用线性规划来调度航班等。他带领团队把这些生动形象的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紧密结合,编写了一本既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用,又能发掘那些“火热的思考”的本科教材。

在陕科大,已经有连续6届学生使用了这本教材,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区的数十所高校也使用着这本教材。很多用过这本教材的老师都向蔺小林反馈,这本教材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还让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学过这本教材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原来数学也可以被轻松理解”“打破了‘数学’与‘复杂’‘抽象’‘枯燥’‘难懂’这样的形容词紧密联系的刻板印象”……这些来自师生的好评都让蔺小林深感自豪,这本由他主持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不仅圆了他“写一本应用全面、有特色的基础教材”的心愿,还于2016年6月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由于它与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蔺小林很早就将其作为新的丰富的内容,作为自己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尝试。

蔺小林与“数学建模”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早在1989年他就参与讨论了陕西省第一个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从中他切身感受到,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完全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与自己“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目标不谋而合,从那以后,他就与“数学建模”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他一方面努力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线性代数》《现代数值分析方法》等多门课程实际问题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现代计算机工具进行求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教学工作发展;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推动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活动在陕科大健康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氛围。


多年来,蔺小林坚持指导我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员,为他们进行赛前培训。1995年全校仅有2支队伍、6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而现在每年暑假的科大校园里都有大量学生自愿留校参加数学建模培训,2018年就有来自9个学院的730余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最终选派了61支队伍参赛。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陕科大学科竞赛中的一张王牌,在一等奖获奖率不到1%的全国大学生本科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已经连续10年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累计获得一等奖17项,在陕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而这一切都与蔺小林的坚持和努力密不可分。2017年,蔺小林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优秀组织工作者和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的称号。关于“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拿了多少与数学建模竞赛相关的奖项,更在于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蔺小林作为一名大学数学教师执着追求的目标。

蔺小林的教学生涯从陕科大起步,在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岁月中,他从没忘记当年那个对教学满腔热情的毛头小伙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从1994年获得陕西省首届工科数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再到成为陕西省第十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科大培养了我,基础课部数学教研室的老教师们培养了我,他们手把手带我,一节课、一节课的指导我。从观摩老教授讲课,到在教研室全体教师面前试讲,是他们指导我顺利通过试讲,是他们帮助我从给学生上习题课开始,逐渐积累教学经验,掌握教学方法,逐步成长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这些最好、最认真负责的老教师们,传承了陕科大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三创两迁”精神,能够成为他们“传、帮、带”的一批陕科大教师中的一份子,蔺小林觉得是他一生之幸。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蔺小林多年来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多名青年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专业数学课程及通识教育课程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帮助和指导,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适应教学工作。他要求数学系的青年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完成数学建模训练课题,而且要自己动手建模和求解,在完成完整建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更要求他们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从2015年开始,青年教师在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中占据了一大半,俨然成为一支“生力军”;多名青年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获得学校及陕西省讲课比赛一、二等奖。

这场采访接近尾声时,蔺老师抬头看看墙上的表,拿起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包,微笑着与记者挥手道别:“不好意思,我下一节有课,要提前赶到教室去。”这位兢兢业业的老教师,依然满怀使命感,郑重走向了那个整整35年来他从未离开过的讲台.....

新闻小贴士:

蔺小林教授,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博体育平台中国登陆入口文理学院院长,校级学术带头人。编写本科生教材《线性代数》(201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16年)。出版教材多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厅、教育厅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兼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第六届组委会委员,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指委委员(2013-2017)。多年来一直以做老师要有坚定立场,做老师要有精湛技术,做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作为从事教学事业的心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勤于奉献。

(核稿:杜杨 编辑:刘倩)

上一条:副校长李志健参加指导设艺学院党政联席会议 下一条:【紧抓“三个坚定不移”】轻工学院举办青年博士教师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