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报】印晓星教授、裴瑾教授云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22-01-25 19:33 食品学院 龚频 姚文博 点击:[]

1月18日,应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科技处、前沿院邀请,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印晓星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副主任裴瑾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分别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医药融合的药学研究”和“红花的系统中药学研”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食品学院副院长龚国利主持,学院教师和相关方向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印晓星深入浅出,从组学医学出发,介绍了组合医学在药学及临床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广大师生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才能做好药、研好药、用好药,通过他们团队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实例,讲述了科研成果如何解决患者的病痛、如何服务人类健康,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贡献了科研人员的力量。同时,他还介绍了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为学院药学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裴瑾以“红花的系统中药学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首先围绕川药红花进行了系统性的质量及药用品种研究评价:红花临床应用范围广泛,食用和药用价值巨大,作为“君药”,对包括新冠在内的多种疾病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裴以“辩色论质理念”对红花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进一步从评价-药效关系角度研究了红花的活血化瘀功效,同时基于ISO国际标准为中药走向国际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接着以“桃红四物汤”为例,对红花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研究,在炮制的古今差异性研究中做到“尊古,宜今”,对不同工艺的炮制进行了化学成分以及药效的差异分析,并探究药理学机制。最后,她为广大师生详细的介绍了红花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对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现代化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还结合陕西秦巴山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为我校药学专业学科结合当地特色开展研究和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我校新药研发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与会师生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对中医药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如何在结合产业落地进行产学研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新闻小贴士:

印晓星,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州医科大学教授,江苏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药理学会新药临床前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获“第八届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长期从事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学及临床药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12项。

裴瑾,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副主任、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技术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带头人,中药资源学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资源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及品质研究,建立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参与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设计、建设及运行,开展中药种质低温保存的生物机制研究,有效保存我国中药战略资源;立足中药产业源头创新,围绕红花、川牛膝、白芷等川产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开展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科技支撑计划及育种攻关等项目,挖掘中药品质特性功能基因、开展中药新品种选育基础研究,近年通讯作者在Industrial Crops Products、Plant Mol Biol、BMC Genom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等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副主编《中国药用植物志》《系统中药学》《临床药物大辞典》《新编中国药材学》等专著。

(核稿:孙敏 编辑:王亮)

上一条:中山大学胡文浩教授云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下一条:【前沿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吴巍炜教授做客“未央导师论坛”